今天看到網上流傳著一個話題,《少年說》的一期節目中,一位叫塗思睿的小女孩愛寫小說,寫了30萬字的作品,但偏科嚴重,父親一怒之下,把她的小說全部撕毀。

看完這個故事,我並不想去批判這位父親。只是覺得小女孩如此有才情,如果家長能夠勇敢地支援,那該多好。為何說家長需要“勇敢”?因為,在“學區房”“上名校”這種主流思潮的影響下,個體要想不“同流合汙”,必須要有超越世俗的眼光和極大的抗壓能力,才能抵制外在的影響。

這,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到。

我並非具備這令人豔羨的“超越世俗的眼光”和“超乎常人的抗壓能力”,只是深知偏科嚴重的孩子,往往代表著他在某方面是有特長,乃可遇而不可求的才情。豬寶如果能有,我當然要欣喜若狂,視如珍寶,盡全力護著。

如果要問我其他科的學習成績怎麼辦?考不上好的大學怎麼辦?

首先,學習成績好固然好,但這只是人眾多優秀品格中的一種。如果把學習成績當作一個孩子唯一的評價指標,是否太以偏概全。如果把有錢當作好家長的唯一標準,那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不公平吧。

其次,能上名校固然好,師資好硬體也好,機會也多。但上了名校,與人生從此飛黃騰達真的沒有關係。那從小就把上名校作為唯一的目標,以此來為孩子做所有的抉擇,是否太過於侷限。

再者,以我自身經歷來說。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、沒有一技之長,只是盲目地隨著社會的洪流,終有一天會被巨浪拍醒。

我來自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貧困市的貧困縣的貧困鄉的貧困村,村裡的發小們大都讀完初中就踏入了社會。我能夠從村裡讀到魔都,得感謝父母在我6歲那年,把我帶出了貧困村,來到了貧困縣。縣裡的讀書氛圍,相比村裡面,還是要濃很多的。但我家也就進入了村裡沒地、城裡沒房、處處沒根的境地。回想起那些年的時光,我爸說,那叫崢嶸歲月。

媽媽一直“嚇唬”我:不好好讀書,以後就要回家種地。我害怕田裡的水蛭,所以從小就拼命讀書,總覺得那是唯一的出路,一定要離“臉朝黃土背朝天”越遠越好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我最終進入了小時候夢寐以求的學校。但那並不是我以為的完美的起點,而是暴露我所有不完美的開始。

因為我多年以來只顧著升學考試,沒有興趣愛好,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灰溜溜的。因為我多年以來只顧著乖乖讀書,不善言辭,沒有氣場,做presentation(上臺課題展示)的時候總是很弱。因為這凡此種種,我的不自信越發明顯,以至於當一整年的課程結束,我憑著綜合績點拿到了這所985的全額獎學金時,很是詫異,怎麼會有我?最終這不自信成了我後來工作和生活中的絆腳石,摔得很慘痛。

時光不可以倒流,但是教訓可以汲取。我明白成績不代表一切,成績好只是人所有優秀品種中的一種;名校不代表一切,畢業後工作個幾年,如果還有人在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,只能說明要麼乾得很好,要麼乾得很不好。

但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,維護他的興趣愛好。那麼,假設興趣愛好能夠發展成一技之長,這就是他日後安身立命的法寶;如果不足以成為一技之長,至少這會是他日後生活熱情的所在,對生活有熱情,那麼人生中的艱難就不足以將他打敗。

倘若非要說,我那些年不努力應試,考不上好的學校,就連現在的生活都沒有,只能回農村種地,這點我承認。但我這樣的成長道路,有太多的不足之處,教訓也很慘痛。

痛定思痛,在育兒方面,儘管我沒有明確的目標,但我知道哪些儘量不要去做。比如:
我不要求孩子是一個聽話的小孩,因為那樣他會很容易委曲求全,沒有主見,終將影響他生活的幸福感;
我不希望孩子自卑,自卑會讓自己的氣質減分,且會喪失很多本該有的機會;

我不強求孩子出類拔萃,因為我本身也不是出類拔萃的父母。

我喜歡他現在的樣子,看到大鳥就快樂地揮手打招呼的模樣,回家前對著小樹揮手再見的模樣,撿到一片樹葉就開心大笑的模樣。我會努力讓自己不為社會洪流所裹挾向前,讓他童真般的快樂持續得越久越好。我一直都希望他慢點長大。

如果豬寶日後連偏科都沒有,註定泯然眾人,只要他對生活有熱愛,就一定不會過得太糟。

老張說:

挺好玩

支援我們

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您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,分享到您的社交账号比如:

或者 点击这个链接 观看广告支持我【广告内容与我们无关,请不要轻易相信并打开弹出的广告】。
若您经济宽裕,更欢迎通过下面的方式小额赞助以支持我们的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