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晚上睡前,我照例在猪宝先生的要求下,背诵诗歌给他听。但是他已经不再允许我随便背诵,要按照他想听的来。比如念“打仗的”、念“李白”的,但当他说:念王维那个“太乙近天都”的时候,我还是有点被震惊到。心想:儿啊,你居然记得这么清楚?!

在猪宝一岁半的时候,我引进了诗歌给他「吾家有儿一岁余 恋上古诗难自持」 。其实,这书最开始是想买给自己的,毕竟小孩的书看起来好可爱呀,漂亮的绘画宽松的排版,让人难以抗拒。没想到他真能喜欢上诗歌,到现在有点着魔似的,每天都要我们念上八百遍,书的封面都因为翻的次数太多,有点脱胶了。

四本诗书大概九十首诗,毫不夸张地说,两岁半不到的猪宝先生,至少记住了四十首。从王勃的《滕王阁诗》到文天祥的《过零丁洋》,从杜审言的《渡湘江》到宋之问的《渡汉江》,从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到苏轼的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,都烂熟于心。

这也许真应了这句话—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,因为我们在亲子阅读时,念的次数太多,他在不知不觉中就领会到了诗歌的意境,然后记住了这些诗词。当然,我们的亲子阅读气氛是极融洽的!要么每天午睡前,猪宝先生听爷爷念着诗睡着;要么在客厅玩耍时,奶奶大声念上一句,猪宝先生大声念下一句。本想说辛苦爷爷奶奶在耳顺之年,因为宝贝孙子,重拾语文,成了诗翁。但看到祖孙仨每次都乐在其中,丝毫不觉得诗歌乏味、学习辛苦时。突然觉得,这不是学习诗词的最高境界么。

不过,看到猪宝背诵诗歌的视频,千里之外的外公心疼了。

(我读这么多年书,也没见我爸表现出过心疼,啥叫隔代亲)

(我读这么多年书,也没见我爸表现出过心疼,啥叫隔代亲)

但其实对于猪宝先生来说,现在的学习是游戏。当我们念王维的《渭城曲》时,他很快就翻到高适的《别董大》,特别开心地说:“一样一样”,意思这两首都是送别诗。当我们教他杜牧忧国忧民的《泊秦淮》时,他马上就会想起来林升的《题临安邸》。

(猪宝先生自己翻的)

(猪宝先生自己翻的)

最近迷上了讲述战争的诗歌,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、王昌龄的《出塞》和《从军行》,每天都念很多遍。

(猪宝先生自己翻的)

(猪宝先生自己翻的)

看着猪宝先生目前对于诗歌如此热爱,我想趁热打铁,继续拓展他的兴趣。回想起大学时上的古文课,这位对古代诗词有着很深的研究和造诣的老师告诉我们,要想学写诗,我们就要拜林黛玉为师。林黛玉是如何教香菱作诗的,我们就如何跟着学习。都说香菱学作诗,是这个苦命姑娘一生中最美的时光。

她告诉香菱:作诗其实没什么难的,不过就是起承转合,中间的“承”和“转”是两幅对子,平声对仄声,虚的对实的,如果有了好句子,平仄虚实都不用也行。作诗,立意是最重要的,要“不以词害意”。当她发现香菱喜欢格局小的诗歌,她赶紧提醒到:千万不要学那样的诗,一旦入了这种格局,就学不出来了。

接着,林黛玉告诉香菱,如果真心想学,就把王维的五言律师读一百首,细心揣摩;然后再读一两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,接着再读一两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。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的诗打底,然后再把陶渊明、应玚、谢灵运、阮籍、庾信和鲍照等人的作品看一看。不到一年的功夫,就不愁是个诗翁了。

林黛玉对香菱的教学,让我想起了梅长苏第一次见到庭生时的对话。他看到在掖幽庭偷偷读书的庭生,对他说:“读书就像盖房子,根基要正,刚开始要选一些文风简明的,先学圣贤做人的道理……”

没想到我的女神和男神,都说了异曲同工的话,可见读书打基础确实很重要。再来审视一下自己这些年的读书历程,觉得还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,因此翻开了《王维诗选》,继续奔赴在育儿育己一箭双雕,啊不,一举两得的康庄大道上。

老张说:

话还说不利索呢,居然念起诗来了,厉害!!
小孩子的脑子真是好神奇。
宝宝根本就不认识字,话都说不利索,
可是你跟他念诗,他大都能够翻到你念的那首诗的页面上。
完全不需要目录索引,
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的。
而平时我们也没有特意教他哪页是那首诗,
基本上就是翻到哪页就给他念,
或者他翻到某页让我们念。
没想到他自己都记着呢。

支持我们

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您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,分享到您的社交账号比如:

或者 点击这个链接 观看广告支持我【广告内容与我们无关,请不要轻易相信并打开弹出的广告】。
若您经济宽裕,更欢迎通过下面的方式小额赞助以支持我们的创作。